硬脆材料磨削加工机理
发布日期:2014-05-08 兰生客服中心 浏览:4577
随着科技与生产的发展,硬脆材料(如工程陶瓷、光学玻璃等)的应用日趋广泛。由于硬脆材料的脆性较大,加工时在磨粒作用下易发生断裂,因此其加工机理比金属材料加工更为复杂。对硬脆材料的磨削加工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一、硬脆材料磨削模型的建立
在精密磨床上用单颗粒金刚石飞铣装置对玻璃进行切削试验。利用高速摄影机观察金刚石颗粒切削脆硬材料的动态过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被加工材料的沟槽横截面和沟槽形貌。通过对切削试验过程以及被加工玻璃表面的观测分析,建立如图1所示的硬脆材料(玻璃)磨削模型。
图1 硬脆材料(玻璃)的磨削模型
二、硬脆材料在磨粒挤压作用下的塑性行为
在切削试验中可观察到,当切深较小时(即磨削初始阶段),硬脆材料的变形表现为塑性变形。从应力场的角度分析,硬脆材料只有在围压足够大时,才能象金属材料一样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围压越大,塑性越好。
由于任何磨粒的端部均有一定的圆弧半径,因而可将磨粒端部近似看作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当磨粒在垂直力P作用下压向玻璃表面时,其与玻璃的接触面边缘为一个圆。该圆半径为
接触面上的压力分布可用q表示为(见图2)
图2 磨粒压入平面时的压力分布情况
由图2可见,在压力面边缘的压力分布为0,而在压力面中心(r=0 处)压力分布最大,用q0表示此中心处压力,由式(2)可得
图3 应力区分布图
在分布力q的作用下,玻璃内的应力可分为Ⅰ区和Ⅱ区,如图3所示。在Ⅰ区内,玻璃受到各个方向的压应力作用;在Ⅱ区内,玻璃受到压应力和拉应力的综合作用。
在对称轴(Z轴,位于Ⅰ区)上,正应力的海尔茨公式为
式中应力均为主应力,负号表示压应力。随着与压力面(Z 轴)距离的增大,sr、sq、sz均减小,而sr=sq比sz减小得更快。当z=0时,则有
若选取内摩擦系数u=0.3,则压力面中心的压应力为
由此可见,在压力面中心点的材料受到围压P=0.8q0、偏压∆q=0.2q0的作用,接近于各自均匀的压缩状态,在围压数倍于偏压的情况下,材料几乎不发生破坏。离开中心点后,材料受到的围压和偏压均减小,但围压比偏压减小更快,例如,在z=a/2和z=a处(r=0)的应力状态分别为
由上列四式可知,离压力面中心点越远,材料受到的围压越小,因此材料更有可能在压力面下方一定距离处首先发生破坏,开裂方向平行于最大压应力方向(Z 轴方向),此裂纹即为中位裂纹(MC)。当压力不足以产生中位裂纹时,在压力面中心附近区域的材料将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其它各处的材料则保持弹性状态。
在接触面边缘(图3中Ⅱ区),sz=0,sr=-sq=[(1-2u)/3]q0,此时拉应力达到最大值,由sr引起的裂纹即为赫兹裂纹(CC)。在Ⅱ区以及Ⅰ、Ⅱ区毗邻的区域,由于不具备高围压条件,因此材料未表现出塑性。
由此可见,硬脆材料在切深很小时,具备了良好的塑性变形条件,从而形成磨削过程中的犁沟阶段。即使在脆性切削阶段,与磨粒接触的材料表面仍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变形(但下层材料发生了破坏)。
三、硬脆材料在磨粒推挤作用下的断裂行为
脆性材料(如玻璃)与塑性材料(如金属)在单轴拉伸、扭转时的断裂形式对比见下表。可见,金属的断裂方向平行于最大剪应力方向,符合最大剪应力准则;而玻璃的断裂方向则垂直于最大拉应力方向,符合最大拉应力准则。
表硬脆材料与金属材料的断裂形式
研究表明,金属材料在单轴或多轴压缩时的破坏仍符合最大应力原则,而脆性材料的破坏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在单轴压缩或围压压缩时,脆性裂纹总是趋于剪切载荷最小的方向(即压应力最大的方向),大多数裂纹是张性的;随着外应力的增大,微裂纹数量不断增加,大量微裂纹相互交错连接,致使脆性材料发生完全破坏。同时,随着围压的增大,材料的塑性也增大,微裂纹的扩展方向将偏离最大压应力方向。此时,一部分微裂纹的扩展是张性的,另一部分则是剪性的;当围压很高时,则主要发生剪切破坏。
硬脆材料在磨粒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较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张性断裂或剪切断裂。在磨粒刃尖附近,材料受到很高的围压,因此将主要产生剪切移动(犁沟)或剪切破坏形成的密实核;在远离磨粒刃尖的区域,则主要发生大块张性崩碎。
材料与磨粒两侧接触处因受到很大张应力而发生开裂,形成图4所示的蹄状裂纹(HC)。蹄状裂纹与球体侵入时产生的赫兹裂纹本质上是相同的。当蹄状裂纹扩展方向与切削方向成较大角度(如接近90°)时,由于受到前方阻力,促使蹄状裂纹扩展的张应力很快衰减,使蹄状裂纹停止扩展。当蹄状裂纹扩展方向与切削方向成较小角度时,压应力使蹄状裂纹不断扩展并逐渐趋于与压应力平行,从而导致沟槽两侧向产生豁口;当磨粒切削到边缘时,由于s1近似为零,因此蹄状裂纹可向两侧不停扩展,从而产生崩边。蹄状裂纹从产生到扩展都是张性的。
图4 蹄状裂纹示意图
在磨粒作用下,脆性材料并不只产生蹄状裂纹。事实上,在磨粒周围整个强应力作用区内任何地方均可能发生开裂。正是由于众多裂纹相互交贯,才使切屑呈粉碎状而非一整块,同时在被加工材料表面留下许多裂纹。
当切削深度和切削宽度均很小时,脆性材料不发生开裂,只形成光滑的塑性沟槽,其作用机理可用图5所示结构应力强度因子来解释。
图5 裂纹应力示意图
如图5所示,无限大的平板中有直径为D的圆孔,孔内承受均匀压力P,孔两边有长度为a的裂纹。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为
近似认为圆孔直径D与磨粒切削宽度相等,压力P与磨粒棱面与材料的接触应力相等,将长度为a的裂纹视为材料中的天然裂纹,则由式(5)可知,在接触压力和天然裂纹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切削宽度越小,强度因子KI越小。当KI小于某一临界值KIC时,断裂就不会发生。此时,KIC为材料的断裂韧度。
上一篇:转子槽蠕动成型磨削应用
下一篇:拨线钳的蠕动成型磨削
-
两种粘度磨料的微孔磨粒流加工
磨粒流加工技术是一种最新的机械加工方法,它是以磨料介质(掺有磨粒的一种可流动的混合物)在压力下流过工件所需加工的表面,进行去毛刺、除飞边、磨圆角,以减少工件表面的波纹度和粗糙度,达到精密加工的光洁度。 兰生公司提供的美国EXTRUDE微孔磨
2014-05-08 -
超精密平面工件磨削和去毛刺的一体加工
为了保证超精密平面工件的平面度和光洁度,一般采用双端面研磨工艺来实现。但即使如此,这些工件的边缘由于磨削,仍然产生毛刺。因此,磨削加工后的平面工件,还要边缘去毛刺加工。 怎样才能使超精密平面工件的表面高精度加工和边缘去毛刺全部搞定,特别是大
2014-05-08 -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磨粒流抛光去毛刺加工
汽车发动机的缸头、缸体、进排气岐管的零部件都有弯曲内孔,对于这些孔内部的弯曲通路、凹凸复杂面的抛光去毛刺加工,因为常规刀具和机械研磨无法到达这些部位,因而无法完成。磨粒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 磨粒流的原理是通过一种挤压方法,其中的颗
2014-05-08 -
磨粒流挤压研磨去毛刺加工的三要素
磨粒流加工技术是一种最新的机械加工方法,它是以磨料介质在压力下流过工件所需加工的表面,完成去毛刺、除飞边、磨圆角加工,以减少工件表面的波纹度和粗糙度,达到精密加工的光洁度。 磨粒流加工适用于加工不同的零件和尺寸。小至0.2mm的小孔或1.5
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