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铣复合加工的后置处理技术
发布日期:2012-10-26 兰生客服中心 浏览:4907
与数控编程技术相对应,车铣复合加工由于工艺方法复杂、运动部件多等原因,从而对目前的后置处理软件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常规数控设备相比,其后置处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工序间的衔接运动要求严格准确。由于在车铣复合设备上进行的加工工艺种类繁多,因此在当前工序加工完成之后必须及时、准确地完成加工方式、刀具、运动部件的自动切换,以保证加工过程的正确和安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方面要求设置合理的进退刀方式以及自动换刀、冷却液开和停的时机,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在进行当前工序加工时需要设定其他非运动部件所处的位置。这样才能避免机床在换刀和加工过程中运动部件与非运动部件之间的碰撞,确保加工过程安全稳定。
(2)需要对工艺顺序和数控程序进行自动判定。由于复合加工中工艺路线相对较长,依靠人工去对后置完成后的NC代码进行组织和集成不仅效率低而且也容易导致错误的发生。理想的解决方法是在后置处理过程中能够对加工顺序和刀位文件中蕴含的工艺方法进行自动判定,并能在后置处理完成后的NC代码中自动保持。为此,数控编程完成后的刀位文件信息中不仅需要包含相应的工艺方法、刀位信息,还需要包含对应的加工顺序、所采用的刀具种类和编号,这样才能在后置处理的过程中达到工艺顺序、工艺方法和刀具的自动判定。
(3)不同加工方式的后置处理技术。车铣复合加工的后置处理程序不仅要求能够实现多轴数控铣削、车削、钻削加工的后置处理,还要能够实现锯断、自动进料、尾座控制以及程序循环调用等功能,车铣复合加工的后置处理算法基本上囊括了现有数控加工所有工艺种类的后置处理方法,并且还要能够实现不同加工方式之间的无缝集成和运动衔接。
(4)控制系统先进功能的充分利用。目前用于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数控系统都是非常先进的控制系统,如宝美S192FT采用的FANUC31i系统、WFL150采用的SINUMERIK840D系统。这些先进的控制系统大都具备进给自动优化、刀矢平滑、超强前瞻以及高速、高精度插补等先进功能。因此,必须要将这些先进数控系统的功能反映在后置处理阶段完成的加工代码中的合适位置,才能实现车铣复合加工设备效能的充分利用。
(5)非切削功能的处理和调用。复合加工机床除了具备车、铣、钻、镗等切削功能外,还具备在各工序之间过渡所需的非切削功能,如自动送料、卸料、主轴对接、尾座控制等。在后置处理中需要将这些功能作为一个公用模块供程序调用,调用的顺序和时机需要根据工艺路线来确定。这些功能目前的后置处理软件尚不能提供。
上一篇:车铣复合加工的数控编程技术
下一篇:车铣复合加工的仿真技术
-
大直径薄壁零件的磨削加工
在拖式混凝土泵车中,有一种典型的大直径薄壁零件——中间套,其内孔直径为202mm,外径为212mm,壁厚仅为5mm,且该零件各尺寸之间的形位精度要求较高,外圆表面粗糙度Ra要求为0.4µm,外圆圆度误差要求小于0.010mm。由
2013-09-10 -
钢结硬质合金的精密镜面磨削
钢结硬质合金是以工具钢或合金钢为粘结相,以难熔金属碳化物(主要是WC、TiC)作硬质相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的,其组织特点是微细的硬质相晶粒弥散地分布于钢基中。合金中的硬质相主要赋予材料以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粘结相又赋予材料以钢的性能,因而使钢
2013-09-10 -
叶片的蠕动成型磨削案例
德国彼特沃尔特斯公司是单、双面精密磨削、研磨、抛光、平面珩磨、去毛刺等平面工件加工领域全球领先的设备制造商。 Macro蠕动成型磨床是德国peter-wolters旗下的重要产品,被广泛使用在几乎所有的精密机械组件。当客户需要精密轮廓,
2013-09-10 -
拨线钳的蠕动成型磨削
Macro-SI是德国peter-wolters的Macro系列中蠕动成型磨床之一,Macro是世界的顶级品牌,在成型磨削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以下是Macro-SI蠕动成型磨床对拨线钳磨削加工的案例: 工件:拨线钳 材料:弹簧钢
201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