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叶片五轴铣削的工序安排
发布日期:2013-09-05 兰生客服中心 浏览:5582
叶片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叶根、叶身和叶冠。
一般的方钢叶片都是单T或者双T型的叶根,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叶根槽,以及进、出汽侧平面和内背径向平面;
叶身是由若干档型线所组成,分成内弧、背弧和进汽边、出汽边四部分;
最上面的部分是叶冠,同叶根一样也要加工出两侧面和内、背径向面来;而型面和叶根叶冠相交的区域是以圆角来过渡的,称之为转接。
一个叶片的的工艺编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工艺方案的制定,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以及精度等级和技术要求,确定最稳定的装夹方式和最合理的加工手段,像联合循环机机组的高压动叶,要求最高的应该是两侧面的尺寸和内背径向面之间的节距,以及叶根和叶冠之间的位置度。装夹方式采用最基本的一夹一顶,但为了保证工艺基准的一致性,将定位的工艺凸台和中心孔先在立式加工中心上一次加工出来,再以加工好的定位基准进行整个叶片的加工。为了保证两侧面和节距的精度,这些部位都是用同一把精铣刀来进行加工,并且采用在线测量的方式,先加工出叶根或叶冠的两侧面,在线测量,调整刀长做准两侧面,再以调整好的刀长来加工相对应部位的内背径向面,以保证节距的要求。
整个工序的安排如下:
1、在五轴立式机床上,一次装夹,先加工出方钢的装夹工艺凸台,再用中心钻头加工两端定位用的中心孔,这样充分保证了所有工艺基准的一致性;
2、用工艺凸台和中心孔定位,用一端压夹一端顶紧的方式在五轴机床上进行装夹;
3、装夹牢固之后,首先整体开荒去除大面积的余量;
4、粗加工出尾座顶尖端的两侧面和内背径向面,然后用精铣刀稍放量精加工该处两侧面,进行在线测量,和放量后的名义尺寸进行比较,相应调整刀长,再进行加工,直至做准两侧面;再以最后调整好的刀长,精铣出尾座侧的内背径向面;
5、重复上面的步骤和在线测量调整刀长的方法,做准驱动端夹具一侧的两侧面,和该部位的内背径向面;
6、然后粗铣型面和两处过渡圆角的转接,单面留0.5~1MM余量;
7、再分粗、精铣加工出叶根槽和汽封以及各个倒角和工艺槽;
8、回转加工精铣型面,以及两处转接;如果余量较大,也可以加一步半精加工;
9、最后铣出叶顶和叶根底面,并用键槽铣刀钻出叶根底面的半圆槽,结束所有部位的加工。
大面积的开荒去余量、粗铣两侧面及径向面和粗铣型面,用的都是同一把φ40MMR6的粗铣圆角刀片刀,刀片是φ12MM的圆刀片,用低转速大进给的方法进行加工。精铣两侧面和径向面的精铣刀是φ63MM的刀片刀,用的是R0.5的方肩刀片。精铣型面的精铣刀是φ20MMR4的刀片刀,用φ8MM圆刀片。转接部位用的是4°的锥度球头刀。至于其余的根槽等部位,用的是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根据不同的槽宽,选用不同的直径及R角,以及不同的加工参数。
最初的工艺方案是无论粗精加工,所有的部位都在五轴设备上加工出来,并将工艺凸台放在叶冠一侧,那么装夹的时候,叶冠在夹具处压紧而叶根放到了尾座顶尖处,这样加工出来的叶根内、背径向面出现了大量的振纹,无论怎样调整加工参数结果都不理想,而且叶片越长振纹越严重;后来将工艺方案改成工艺凸台放在叶根处压紧而叶冠一侧顶紧,就解决了径向面振纹的问题。另一个困扰我们的难题是叶根底面半圆槽的加工,因为它和径向面不垂直,保证不了其左右位置公差的要求,为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坯料,最后和工艺人员沟通,只好将半圆槽放到三轴设备去做。
-
高速五轴加工中心在汽车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导读:现在汽车模具对模具的表面质量和切削加工速度所提出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应用五轴数控系统加工带有三维曲线的平面时可以取得最佳切削状态,在机床加工区域内的任意位置通过刀具轴的设置角度改变,加工不同的几何形状。 三轴加工中心做深腔模具加
2014-10-15 -
电解红铜薄壁电极的基本外形铣削加工
曲面薄壁电极多广泛用于注塑模具、压铸模具的制造中,其作用为形成产品的薄片形状,如摩托车发动机中的散热片、电脑机箱内的铝合金散热片及音响产品的电源散热窗口形状等。如图1所示。 一、曲面薄壁电极一般特点是: 1、电极高度较高,最高
2013-09-10 -
薄壁电极曲面的铣削加工
对于电解红铜薄壁电极的曲面铣削加工分两个部分: 一、电极曲面粗铣 使用SurfaceRoughPocket编程即曲面粗加工的形式进行曲面粗铣削,如图3所示,为节省时问仍继续使用φ16mm端铣刀,转速1200r/min,进给速度νf=
2013-09-10 -
薄壁电极曲面精加工
在曲面精加工之后再进行薄壁形状的精加工成形,如果先加工外形轮廓后加工顶部曲面,则此时薄壁形状太高,在刀具切削力的作用下铜电极顶部常会发生变形弯曲,造成加工失败,这也是薄片电极加工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由于薄片之间为5.0mm窄槽,只能用
2013-09-10